
发布时间:2006-10-12 09:16:07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不详
(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产生,并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同时,江泽民同志紧紧围绕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它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其中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新的实践,系统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重大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活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当今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形成的国内背景;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党的状况尤其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