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应有四种视角
发布时间:2009-04-24 11:03:00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效果,视野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也是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具体体现。组工干部作为党的组织工作路线的执行者、贯彻者和落实者,应当如何去对待组织、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直接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成败。为此,组工干部必须开阔思维,拓展视野,用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广阔的视野去做人做事,才能树好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对待事业须仰视,具有向上看的追求和情怀。态度就是执行力。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组织部门自身的规范性时刻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必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组工干部本身就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一言一行都有千万双眼睛在看着,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组织部门的形象和声誉。为此,组工干部不能仅仅把组织工作看成谋生的手段,更要当成人生的事业去追求,牢固树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流”的志向,具有不断奋进的动力和激情,把组织工作作为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种价值取向,把仰视事业当作一种习惯,从内心深处热爱所从事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具有强烈的敬业奉献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中的每一天,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尊重和拥护。
对待业务须俯视,具有朝下看的信心和底气。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组织工作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如何更是检验广大组工干部素质的试金石。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组工干部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具备“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就必须认真学习,内强素质,全面把握组织工作内在的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组织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创造组织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做到各项工作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力争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做一名素质高、业务强、功底深的合格组工干部。
对待成绩须正视,具有往前看的胸襟和境界。“组织工作无小事”。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责,这让很多组工干部经常加班加点,顾不上家庭,管不了身体,并且没有更高的政治经济待遇,既辛苦又清苦,这也为其赢得了上级的认同,人民的称赞,更有了相当的荣誉。少数组工干部为此沾沾自喜,自认为劳苦功高,个人在组织部门的年限、资历、成绩都不错了,滋生出“人到桥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在此,每个组工干部必须认识到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要深刻反思进组织部是为了什么?从事组织工作应该干些什么?离开了组织部门应该留下什么?切实做到荣誉面前小心谨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进步,一切从零开始、从头出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用冷静的态度看待过去,用争先的气魄面对未来,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拿得起,放得下,轻装上阵,为新时期的组织事业不断添砖加瓦。
对待名利须无视,具有过后看的定力和操守。对外而言,组工干部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往往会被人“高看一眼”,很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拉关系、套近乎的对象,如果放松警惕,难免不会陷入人情、金钱、关系的泥潭之中。对此,组工干部头脑必须要清醒,要认识到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不能因个人的小节而失组织的大体,恪守组织工作的底线和准则,常念“紧箍咒”,不思坏念头,警钟长鸣,防患未然;对内而言,组工干部的能力虽然很强,但展示自我的机会却很少;干的事情很多,而留名的却很少;提拔别人的时候很多,而被提拔的机会却很少;付出的很多,但得到的回报却很少。难免会不平衡,坐不住,觉得自己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要摆脱这种“失衡”,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正确处理一时和一世、当前和长远、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保持淡泊平常的心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所动,把工作岗位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甘当人梯,甘为“伯乐”,甘作“铺路石”,以“孺子牛”的精神耐得住清贫,受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