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中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08-12-25 09:09:00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党建研究》
-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不平凡的历程。30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经中央领导批准,中央组织部、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对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也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这对我们回顾总结30年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历程与经验,进一步做好今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30年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历程,系统总结了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科学概括了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深刻阐述了30年党的建设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对我们联系本部门的实际,深入研究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组织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遵循。
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部是各级党委领导的重要工作部门。组织工作30年来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党的建设的大格局中取得的,是党的建设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的重要体现。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回顾总结组织工作的发展进步,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30年来组织工作最生动的实践、最鲜明的特点、最宝贵的经验。下面,我着重从这个角度谈点认识,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30年来组织工作的历史是一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发展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崭新起点,也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崭新起点。30年来,我们党经受住了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党的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思想的解放促进活力的迸发,以改革的突破推动事业的发展,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组织工作适应伟大历史转折的新要求,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开启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围绕中央提出的目标,组织系统按照邓小平同志“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决解放思想”的要求,以思想解放引领组织工作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创新,用正确的组织路线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一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提出了按照“两个不管”原则(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只要是冤假错案,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实事求是地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到1982年底,共平反和纠正了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给47万多名党员恢复了党籍,给12万多名党员撤销原来给予的错误处分。二是针对干部队伍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突出问题,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突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大力选拔培养各级领导班子接班人。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休退休制度,推进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建设后备干部队伍。三是按照中央的方针,纠正轻视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为大批知识分子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彻底改变了知识分子长期受排挤、受压抑的状况。四是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的问题,按照中央开展全面整党的部署,纯洁党员队伍,巩固党的组织,改进党的作风。五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开展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文化科学知识、业务知识为主的综合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本领。这一阶段的组织工作,与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相适应,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革故鼎新、开拓前进的历史进程相一致,与党的建设全面恢复和加强的历史步伐相协调,走在了解放思想的前列。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21世纪。党的组织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经受各种风浪考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开创了改革创新、全面进步的新局面。
这13年,我们党经历了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发生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特大洪水灾害,以及其他关系我国稳定、安全和发展全局的严峻考验,既面临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紧迫任务,又担负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任务。我们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后,全党兴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党的组织工作主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形势,主动适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的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按照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精神,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二是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党的十四大后,按照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章“双学”活动。十五大后,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三是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坚持党政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三支队伍一起抓。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四是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转变“少数人说了算”等陈旧、封闭的选人用人观念,制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五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重要思想,着眼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发展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四个多样化”等新情况,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明确农村、国有企业、机关、高等院校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探索加强街道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