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08-12-22 15:23:00 访问次数: 李明清 信息来源:《重庆日报》
-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党建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应从四个方面加以落实: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目标定位上,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发挥促进和服务作用;在开展工作中,将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在检验标准上,以科学发展的实绩检验工作的效果。
一、把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前提,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
当前,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学习不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知之少、知之浅;二是认识较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对党建工作的指导比较间接;三是运用不自觉,未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因此,基层党建工作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作为首要任务,让全体党员普遍接受一次集中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树立五个理念,凸显五个效果,即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使基层党建工作出生产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基层党建工作出凝聚力;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使基层党建工作出整合力;树立“全面可持续”的理念,使基层党建工作出战斗力;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使基层党建工作出创造力。
二、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使命,紧紧围绕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谋划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工作要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使命。当前,在处理经济发展与基层党建关系方面,不仅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党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而且存在党建工作游离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还存在经济发展滞后、党组织也软弱涣散“两手都不硬”的现象。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资源、生产要素。一个地方的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与发展状况存在正相关关系。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基层党建,一方面,要把开发党的基层组织资源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发挥党的组织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价值。另一方面,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基层党建的任务,紧扣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和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领导、保障、推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总之,要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与社会生产力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三、把以人为本转化为实际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关怀党员、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以人为本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当前,基层党建落实以人为本还存在“四重四轻”,即重组织建设轻个人发展,重管理轻服务,重党员义务履行轻党员权利保障,重物质形态建设轻组织文化培育。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让党员有话愿说、有要求能提、有意见敢讲。要深化党内关怀,把党员的理想追求与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结合起来,把教育党员无私奉献与帮助党员解决困难结合起来,把严格要求党员履行义务与保障党员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培育良好的党内人文关怀环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围绕服务群众调整完善基层党组织功能,根据工作要求和党员需求设计活动内容,探索开放型的组织生活。
四、把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统筹起来,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基层党建新格局
长期以来,城市、农村党建自成体系,相对分割;党内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城有城的政策、乡有乡的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在“统筹”,目标是“一体”,就是要大力推进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重点是建立“六大体系”:一是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探索建立城乡联合型党组织,使组织设置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二是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大力实施“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行动”和“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引导城镇干部、人才下乡到村。三是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开展建设“农民工党员管理服务示范区”试点,加强对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四是城乡覆盖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等制度。五是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创新党内激励机制,拓展党内帮扶渠道,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六是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