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毕节组织部部长杨华昌: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发布时间:2009-01-06 10:49:00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党的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这一点,对欠发达地区的干部来说更为重要。
欠发达地区干部领导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解放不够,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解放思想是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执政力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干部在思想上虽也不断开放,不断创新,但解放思想的程度与科学发展对干部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如,只知道按照政策规定办事,而不知道创造条件争取政策办事;只知道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工作,不知道借鉴别人经验走捷径;只知道凭经验办事,不知道创新思想;只知道依赖集体决策办事,不善于开动脑筋提出好办法。
2、领导方式不新,不能适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欠发达地区的干部在工作方法、领导方式上有了较大的转变和改进。但是,总的来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领导方式陈旧和落后,不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领导方式来管理市场经济,管理社会事务;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来指挥企事业的经营;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处理群众问题。
3、统筹能力不强,没有实现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经济欠发达,而衡量经济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是GDP。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仍然摆脱不了对GDP的崇拜,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误认为经济速度快了,GDP增长了,就能实现科学发展。对社会建设不重视,或者说社会建设总让位于经济建设,结果,造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
4、环保意识不高,没有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而且还要为后代的发展留下空间。欠发达地区的干部为了快出政绩,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往往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不顾发展的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圈地造房、旧城改造,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去“硬发展”。如果不注意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忽视了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将难以为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
5、发挥优势不足,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发展战略。欠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旅游、土地、水等资源,如果思想清晰、领导有方、措施得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是指日可待。然而,一些干部在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时,没有立足当地的实际,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没有形成当地的特色发展战略。只是一味地去仿效别的地方的发展模式,不切实际地招商引资,不树立自己地方的品牌,结果往往是资金投入了、资源消耗了、环境污染了、时间浪费了,却没有发展好。
6、关注民生不力,没有很好地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科学发展就要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为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欠发达地区的干部也想关注民生,但总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实力强大了,GDP增长了,才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以,在工作中虽然也强调关注民生问题,但往往重点还是放在如何发展经济上,忽视了民生问题的解决。
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途径
1、不断解放思想,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各种陈旧观念的束缚,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纠正偏离科学发展的行为,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事实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欠发达地区的干部应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认真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增强服务意识,转变落后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欠发达地区由于受传统思维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领导方式落后,习惯于代替人民当家做主,把一切为了人民扭曲成为人民做一切,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喜欢大包大揽,下达行政命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只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才能实现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3、明确发展思路,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思路决定出路更显重要。欠发达地区本来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寻找符合本地实际的独特发展思路。具体表现在要么是没有自己的独到思路,明确目标和抓工作的方向,只能跟着原有的规划目标走;要么就是没有针对性地随便提出几个“一”或者“几大工程”。这就要对本地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制定出符合当地的独特的发展思路。
4、提高执行能力,落实好中央对欠发达地区的各种支持。近年来,中央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视,提供的优惠政策,下拨的项目和资金相当多。落实好这些政策和利用好这些资金,是关系欠发达地区实现大发展的问题。而我们不少干部的执行能力却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执行不到位,没有真正把自己置于谋求一方发展的主人翁位置。抓工作、落实任务习惯于用文件落实精神,用会议布置任务,听汇报掌握进度,凭材料总结工作。执行不力,好政策已成了一纸空文,对地方经济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加强干部自身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1、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培训,提升干部自身素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欠发达地区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迫切需要提高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推动干部解放思想。通过鼓励干部在工作中敢闯、敢试,大胆探索等方式建立起促进思想解放,大胆创新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干部解决发展问题的本领。要有目的地把一部分优秀干部放到急、难、险、重岗位上去锤炼,让他们学会处理复杂问题,从而提高其抓开拓创新,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2、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让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部的领导能力不够,与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措施不力有直接关系。组织部门必须在干部考核方面搞好工作。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实绩考核评价办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工作的需要,以工作绩效为依据来制定考核办法,使对干部能力考核和实绩检验有科学的标准。另一方面,强化社会公认评估。用老百姓的亲身感受来检验干部实绩的好坏。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3、建立起良好的用人机制,营造干部干事创业氛围。干部工作能力长期不提高,与用人机制问题有较大关系。在长期的选拔中,重票数轻能力,重稳妥轻开拓等用人方式影响了干部积极性的发挥。一方面,组织部门必须解放思想,当好伯乐, 慧眼识才,大胆起用有特长、有能力、有闯劲、有创新的优秀干部。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创新机制,赛场选马。要加大选拔力度,大胆打破身份、资历、资格限制。同时,要疏通“下 ”的出口,建立正常“退出”机制。对不能胜任的现职干部,要果断地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