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风看会风作风党风之改进
发布时间:2009-04-29 14:42:00 访问次数: 新疆日报社副社长 亢 平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
前几日,参加意大利驻华大使来党校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和交流,会议结束时,党校李书磊副校长二三分钟的讲话令人耳目一新,本以为又会将讲座的主要内容再概述一遍并说一堆空洞的客气话,然而没有,很精炼很干净,礼理兼有了,也没有一次次的感谢和掌声,气氛平和鲜活。这就让我想起了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的一篇文章《党校要带头改进文风》(刊发于2008年12月15日学习时报)。
李景田倡议,各级党校要带头改进文风,提倡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的话。近一段时期在党校学习,从教师授课、专题讲座、领导报告等不同教学形式中,已感受到党校带头实践文风的改进,真是一件幸事。不仅对学员来说,节约了时间成本,更是在教育培养党的干部的同时,吹拂过阵阵清新的文风,无疑对改进文风起到了启迪和示范作用。
何谓文风,就是指语言文字及文章的作风。不难看出,有什么样的文风,就会有什么样的会风。现如今,偏偏就有人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将明白的事情玄虚化。明明几句话、十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事,往往从古到今,从远至近,从宏观到微观,扯一大圈才回到主题。如果是文章也就罢了,有时间就看,没时间没兴趣就不看,可偏偏是文件、是要落实的工作报告、是要听取的贯彻精神时,就害苦了读者、听众。一通云里雾里,管用的需要记住的都被淹没在废话套话里了。
如此一来,首先连累的就是会风。有了“文山”便导致“会海”。 可开可不开的会,开;可长可短的文,长;可繁可简的事,繁。各级领导生怕话讲短了,显得自己理论水平低了;会开短了,显得自己管理水平差了;参加了这个会不参加那个会,会不会轻重不分内外有别了,于是乎,“会海”之累、亲临之苦成了一种乐此不疲的无奈和惯性。领导不讲短话、不发短文、不开短会,便会上行下效,左右联动,形成一个连锁效应,延伸到各个行业。
文风的改进并非易事,从延安整风时就己提出,已成为一件久治不愈的顽疾。如何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从文风会风的亟待改进,不难看出作风与党风的改进和提升是一件不容忽视的系统工程。“四风”要相互交融,上下连贯,左右联动。 文风一旦鲜活了,写短文了,说明白话了,不在文字上瞎折腾瞎卖弄了,会风就会明了就会清新。由此而来,少了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就会干净许多,党风就会更为正派,群众就会愈加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