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15 08:47:25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毛泽东同志这些被历史证明正确并已为大家熟知的观点,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期我们应对矛盾凸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思想武器。
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提出的,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益主体多元化,难以采取战争时期群众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确实,我们不能完全照搬革命战争和计划经济时期的群众工作方法,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的本质仍是我们须臾不能忘记的基本原则。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但发展不能以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必须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为目标,必须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幸福感为目标,这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真髓,是新时期群众观点在发展中的体现。我们应该在重大政策和重要建设项目制定时,认真评估对群众利益的影响,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工程建设的各种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使工程预算充分反映、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利益的成本需要,使工程建设过程对群众的生活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应该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更加重视群众的感受和需求,并将工作重心放在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上;我们应该努力使每个新政策、新举措都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对市场的调控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国家调控的重要内容就是防止市场的自发性导致经济发展的盲目性,防止经济人的自利泛滥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侵蚀,防止资本的逐利天性演变为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贪腐的加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度重视公共利益问题是群众观点在新时期的重要内容。凡是涉及民生的重要事项,如就业、交通、住房、教育、卫生、物价等,必须审慎操作;凡属纯公益性的事业,不能简单推向市场;能用市场手段加快解决民生问题的,可以而且应该在市场中寻求解决的途径,同时应该充分估计其副作用,切实弥补可能对一部分人带来的影响;要坚决反对和防止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其主要特征是破坏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中,还有许多障碍和门槛需要突破。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若干方面存在着对公共利益重视不够的倾向,如不切实改正,将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现在与战争时期不同,虽然敌对势力还存在,但不存在“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问题,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套用战争时期发动群众的办法。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追求公平、正义和法治的群众工作主题与过去有着不同的含义。同时,公开、透明和信息化的条件给我们群众工作的方法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我们知道,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不同的发展时期、同一发展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公平、正义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别;中国长期的“清官”意识、薄弱的法治传统和不完备的法制体系,使得建立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有着相当长的路程;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的缩小是个渐进的过程,有的在短期内还可能扩大;我们长期执政的地位和方式,既容易使一部分同志懈怠于群众的关切,又使得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被网络迅速扩大,造成工作的被动和一部分同志的困惑。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新时期做群众工作面临的困难,但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群众工作的理由,相反应成为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改进群众工作的动力。我们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加快公开部门预算,使我们各项措施经得起群众监督检查,并通过这种监督改进我们的工作,使之更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要加大通过媒体直接与群众沟通的力度,不仅要报告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直接回应群众的关切。要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措施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和意见,不断修改我们的措施”,最后“形成一种绝大多数人共同的意见”。要耐心做少数人的工作,解决他们的愿望要求,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对于一些人妨碍公共利益的行为,尽可能用耐心和诚心使他们自行改正;当这些人的行为构成违法,需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时,必须合法、合情、合理,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要群众相信你,必须对群众讲真话,特别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结果是丧失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动摇执政基础。承认缺点和错误是自信的表现,是有觉悟的表现,是取得群众信任的第一步,是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前提。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如果我们有缺点和错误,一般都应该公开地作自我批评;即使是涉及全国或历史性的问题,也应对当前我们自己的错误作公开的自我批评。作自我批评也难也不难。能不能作自我批评,实际上是能否正确对待“面子”和“位子”问题。想想人民的利益,想想历史的重任,自我批评也就不难了。
群众观点的强弱,实质上是对群众感情问题,是世界观和宗旨意识问题。我们现在工作的同志都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战火的考验,对那个年代党和人民群众的骨肉深情没有亲身体验;党政机关相当一些同志缺乏基层工作的锻炼,不了解群众疾苦;我们和我们周围的许多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一些群众生活之艰难缺乏切肤之痛。这些局限,容易使我们以个人的体验代替群众的感知,以发展的艰难作为难以解决民生困苦的托词,以群众的利益诉求过高为理由掩盖群众工作的不力,以舆论的炒作为借口回避对工作过失坦诚的检讨。确实,存在着发展的局限、过高的利益诉求、舆论的炒作等,但不能以此减轻我们应负的责任。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困难群众着想,设身处地为工人、农民着想,设身处地为年轻人着想,并以此作为激励我们努力发展的动力、战胜挫折的勇气、奋勇争先的志气和改革创新的活力。
(本文系作者于1月9日在中共上海九届市委十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