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21 08:20:04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具有独特的教化育人功能。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江西省委党校在运用红色资源加强党性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感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党性教育特色,必须着力在搭建平台、创新举措、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搭好“三个平台”,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
红色资源主要包括我们党领导革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学历和知识层次较高,但了解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不深入、不系统、不扎实的实际,我们充分运用江西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平台,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和载体。
着力建好党性教育基地。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独特课堂。江西有革命旧址、遗址 2423处,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和瑞金革命旧址群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旧址群。围绕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感染力强的党性教育基地,我们与有关方面紧密合作,先后确立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小平小道、方志敏烈士纪念馆等十几个现场教学点,并以此进一步整合周边的红色资源,初步形成了党性教育资源链。
合理设置党性教育专题。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精神“富矿”。发源于江西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围绕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我们下功夫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教学素材和丰富内涵,并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班次学员的特点,因班制宜地设置党性教学单元和专题。目前已开设“增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三大摇篮’在江西”“井冈山精神与中青年干部成长”“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特色专题,进一步完善了党性教育课程体系。
精心编写党性教育教材。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针对当前党性教育教材较零碎、不系统、针对性不强的实际,我们根据干部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员和学员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中,共同挖掘、提炼和编写党性教育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及时将成熟的教学案例和研究成果编成教材。目前已编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重大问题研究》、《理想信念教育读本》、《廉政教育读本》、《清贫精神——重读方志敏》等,初步形成了党性教育教材体系。
二、创新“四个举措”,运用红色资源激发学员党性锻炼的内生动力
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见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源泉。我们在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注重把握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抓住干部学习的“兴奋点”,找准触发激情的“切入点”,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红歌伴学”活动。红歌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受江西“红歌会”的启发,我们在主体班学员中开展了以“唱响红色歌曲,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红歌伴学”系列活动。如在学制较长、年纪较轻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学唱一组红歌、创作一首班歌、开展一次红歌野外拉练、召开一次红歌精神研讨会、举办一场“井冈魂”红歌比赛。学员们既陶冶了情操,又激发了“红色”豪情,增强了自我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化“课堂+体验”模式。一方面,在专题教学中注重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融合,开展好党性、党风、党纪专题研究式教学,通过理论探讨和思想交锋,引导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加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将“党校课堂+教育基地”“两位一体”教学模式,延伸、深化为党校课堂教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学、警示教育、军营体验式教学和调研实践“五位一体”模式,引导学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体验中感受“红色”精神,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内化为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