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28 14:53:41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纵观这一时期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实践,大体可以分为1978~1988年以党纪和政纪处分为主的权力反腐、1989~2002年以法治和制度建设为主的法制反 腐、2003年以来以惩治和预防并举为主的体系反腐三个阶段。这30多年来的反腐倡廉建设,也大 致经历了以权力反腐———法制反腐———体系反腐为主要特点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反腐倡廉 阶段划分 特点分析
[作者简介] 孙应帅,副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博士后研究人员,10087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10073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处于急剧转型期,腐败现象也呈现高发态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并根据腐败的不同特点,加强对制度反腐和法制反腐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一、以党纪和政纪处分为主的权力反腐阶段(1978~1988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了深刻的转型过程之中。这一阶段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有:
一是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方面,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解放,经济社会成就举世瞩目;但另一方面,以经济建设和GDP增长速度作为领导干部主要考核指标和晋升标准的硬杠杠,以及“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特点,容易使极少数干部动用各种非传统手段发展经济,包括合法、非法、寻找政策漏洞、游走在法律边缘以及忽视环境、社会长远利益和道德约束在内的方法都在运用之列,从而为极少数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了体制环境。
二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商品经济。工作重心转移以后,经济体制改革也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并逐渐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转进。这种转型,一方面使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年均增长率,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另一方面,转型时期带来的社会控制松动、宏观政策变化、经济结构变动以及群体利益的调整等因素,使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腐败现象的凸显就是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一个无法回避和十分突出的问题。
三是改革开放引发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和物质生活领域引起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巨大变化。不少党政干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及开放过程中进入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下,开始淡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追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腐败之风逐渐滋长蔓延。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