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28 14:53:42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忧患意识是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保证。
◎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正确认清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我们要全面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
纵古览今品忧患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
——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它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它认识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它将忧患与勤俭和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教训。
——忧患意识凝聚着我们党深刻的历史经验。我们党是一个在忧患中诞生、奋斗并不断壮大的政党。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进京赶考”的问题,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地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决不能掉以轻心。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党的十六大结束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可以说,忧患意识始终贯穿我们党的建设历史。89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党是在忧患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的政党,我们党已把忧患意识深深地融入党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全部实践中。
——忧患意识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球化视野中审视我们面临的形势可谓忧在眼前,患在脚底。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全球化时代条件下来自国际的风险和挑战。遏制中国发展强大,始终是西方国家的战略,他们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各种反华势力不断打出“人权牌”、“民主牌”、“台湾牌”和“西藏牌”等等,给我们的发展设置层层障碍。特别是近两年的人民币升值、全球金融危机,都引发了我国出口型企业受困、国内通货膨胀、股市低迷、房价攀升等一系列经济问题,不能不使人忧虑。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种种风险和挑战。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代价高昂。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的经济发展路子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分配不公、社会保障等问题所引发的矛盾在持续增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应对和解决,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可能吞噬30多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甚至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