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04-04 09:17:52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转载常德党建网
各区县(市)委远教办: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远教教学组织与管理,经研究,决定深入开展“农村远教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课题研讨,探索科学、成型、适用并在较大范围内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现就课题研讨工
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办点示范,深入调研,注重提炼,创新模式,进一
步提升农村远教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理论高度,按照以学习为中心、强化过程管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
原则,形成既有常德特色,又可在全省、全国推广应用的科学、成型、适用、可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和长效机制。
二、研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站点设备的维护管理问题
主要解决当前站点设备运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维护困难、运行费用无保障等难点问题。研讨探索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模式和机制。
2、教学组织管理问题
主要解决“谁来学、学什么、怎么教”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解决“谁来学”的问题。要针对如何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围绕保证参学率进行探索,包括如何根据不同建站类型的站点的党员群众学习习惯和规律调动积极性,如何有效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分层分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第二,解决 “学什么”的问题。要探索根据不同需求怎样选好教学内容,包括探索正确、有效选择利用天网流媒体节目的方式方法及相关机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广泛收集教材需求等。第三,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主要是解决怎样丰富辅助教学形式和手段,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准确性;如何依靠网站、短信、电话、广播、土专家等综合辅助教学新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完善农村优秀辅导教学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途径等。
3、学用结合问题
主要解决依靠哪些途径达到以学促用目的,站点怎样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问题。
4、教与学的考核问题
主要解决怎样对基层站点进行考核,对乡镇远教工作进行考核等问题。包括如何明确乡镇远教工作职责、考核方式问题,怎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教学过程,建立准确、科学、有效评估考核站点学习成效的机制等。
三、研讨原则和办法
1、坚持从实践中探索规律,不闭门造车。研讨方式不限,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践中探索规范。重点要加强办点示范,深入站点对学习现场进行观摩,根据党员群众的需求来摸索适用的方式方法。
2、研讨可广泛深入,但成果提炼要简明实用。在研讨过程中可广泛深入,开阔思路。可借鉴运用高校远程教育、电大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各方成果和做法,结合农村远教规律,注重提炼,探索模式,力求思路上有突破,工作上有创新。
3、对区县(市)研讨成果要开展评比。各区县(市)围绕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研讨,可各有侧重,也可根据需要,突破研讨范围中指出的重点问题,探索相关的新内容。市委远教办将重点从科学、适用、成型、创新等方面对研讨成果进行评比。
四、组织实施
课题研讨工作由市委远教办牵头协调,各区县(市)委远教办具体承办。具体时间安排是:
3-7月份 开展研讨。各区县(市)委远教办于4月上旬向市委远教中心上报研讨方案,汇报研讨思
路,按照研讨课题和具体要求开展研讨工作。市委远教办将深入联系点,与课题承担单位共同开展研讨
活动。
7月份,召开第1次课题承担单位研讨碰头会,分析解决研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交流工作
体会和经验,促进研讨工作深入开展。
8月份成果评比。各课题承担单位形成研讨成果,报送市委远教办,进行评比。
9-12月份 成果整合与推广。综合区县(市)研讨成果,形成“常德市农村远教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在全市推广,并上报中央、省委远教办。
五、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保障有力。各区县(市)委远教办要高度重视研讨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经过三年多
的试点工作实践,我们已经摸索积累了许多可行的作法和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成型的模式。这次组织
深入调研,目的就是提升全市教学组织管理的理论高度,形成具有常德品牌特色的管理模式,并得到上
级部门认可和推广。区县(市)委远教办要成立课题调研组,明确一位部领导担任组长,抽调得力人员
等参与课题研讨。要为研讨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调研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统筹兼顾,推动工作。研讨工作要与探索经验结合,在提高教学组织管理水平上下工夫;要与当前的学用活动结合,在提高农村远教学用效果上下工夫;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下工夫;要与教学节目制作相结合,在工作中注重积累视频资料,为制作《常德市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汇报片做好准备。
三要及时反馈,加强沟通。要将开展研讨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的经验、体会,遇到的困难、问题等,及时向市委远教办反馈。各课题承担单位之间也要加强联系,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中共常德市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
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
2007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