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1-03 15:09:21 访问次数: 中共桃源县委组织部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不断探索和适应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严把“入口”关,狠抓党员发展工作。仅近三年来,全县共培养建党积极分子5600多名,新发展党员2210名,其中35岁以下的占5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5.6%。这些新鲜血液注入党的肌体后,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多法并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严把基础关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确保发展一批高素质新党员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及时把优秀分子纳入党组织视野,并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育培养与考察管理。
1、抓早抓小,全面培养。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中,我们坚持从中学生抓起,依托学校党支部,在全县47所初中、高中、职中开设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课程,强化德育教育。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整体规划,培训和聘请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辅导员。县属中学普遍建立了业余党校,对学生骨干进行了重点培养。通过上辅导课、出宣传栏、支部负责人进行谈话教育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观念。近三年来,全县有1500名中学生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78名学生党员光荣加入党组织。
2、分类集训,重点培养。新纳入建党积极分子的对象,对党的性质、宗旨、新时期的工作任务及党的基本知识缺乏全面系统地了解,需要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全面提高素质,使其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我们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办法,对一批突出的苗子及时纳入各级党校进行重点培养,同时严格坚持不在党校培训不予审批发展的制度。近三年来,全县各级党校共举办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76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600多名,对参与培训的对象,人人建立了培训卡片。在培训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除聘请专业老师讲授党课外,还请老干部、老工人、退休老军人讲革命传统,请各级领导干部讲党的纪律,讲工作方法。在培训内容上,除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外,重点组织学习十五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
3、正面引导,典型培养。针对当前新旧体制交替,社会转型期各类新问题、新矛盾带来的负面效应,导致部分发展对象价值观发生扭曲,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入党动机不纯等现象,我们注重正面引导,加大对优秀党员及典型事迹的培育推介力度,使入党积极分子学有样板、比有榜样。如每年“七一”的大张旗鼓的评选表彰活动、十佳青年、农村红旗党支部书记、党员联户带创标兵等。让入党积极分子看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党组织的向往。
4、定岗定责,帮带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我们强化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求每个县直单位领导干部和乡镇、村干部以及帮带能力较强的党员,每人都要确定联系1名入党积极分子,采取上门走访谈心、集中座谈帮助、书信电话教育等方式进行帮带,做到“四个到家”:即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党的基本知识宣传到家,定期谈话教育到家,传技帮富引导到家,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同时,基层党组织对每个建党积极分子有意识地进行定岗定责,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如在村委会、团支部、妇联等组织和企业生产一线担任一定职务,使他们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5、定期考察,跟踪培养。各级党组织都建立了建党积极分子档案,对基本情况、平时表现、考核奖惩情况、培养人意见等进行登记。采取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个别调查走访等形式,定期对建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实行全程跟踪“滚动”管理。根据考察情况去劣存优,及时调整建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党组织把好“入口”关。
二、重点倾斜,大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严把结构关
1、向优秀知识青年、技术能手、致富标兵倾斜。三年来,我们从优秀知识青年、技术能手、业务骨干、致富标兵中培养了3000多名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其中1115名光荣加入党组织。这些新发展的党员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致富门路广,业务技能尖,在各条战线都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发展1名新党员就是新增一面旗帜的辐射效应。陬市镇林业站大学毕业生李学成,2001年加入党组织后,利用所学专长采取租赁土地的方式,兴办苗木基地200多亩,并主动帮带9个农户,现在基地规模已逾千亩。
2、向突出的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对突出的优秀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实行了倾斜。三年来,全县新发展的党员中,妇女党员472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21.4%,与2001年前三年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全县女党员队伍不仅平均年龄比2001年前明显下降,而且文化程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向党组织力量薄弱的地方倾斜。从多年的情况来看,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新经济组织等地方,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党员队伍相对老化,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这些村及新的经济组织逐一进行排查,加大发展力度。对组织不健全的及时成立了党组织,先后在三尖、德江、天品等30家民营企业成立了党支部,为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创造了条件。对三年来未发展党员的单位登记造册,选派机关干部包干负责,把这项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每年必须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在坚持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发展一名新党员。
4、向生产一线倾斜。重点是向农村、企业单位的生产一线倾斜,向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农村基层倾斜。三年来,全县从农民、企业单位干部职工中新吸收党员1573名,其中有658名新党员担任了村组干部或成为企业单位的业务骨干,解决了38个村村级组织后继无人的问题。
三、狠抓落实,严格党员发展工作规程,严把质量关。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始终按照《党章》和新形势下对党员的要求,坚持标准,一以贯之地执行党员发展审查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审批工作,把好质量关。
1、严把公示关。凡新发展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一律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准确、客观地掌握情况。一是公示内容全。包括对象姓名、性别、年龄、文化、职业、职务、申请时间、培训时间、现实表现、举报电话等。二是公示时间长。要求在党委研究审批之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必须达到7-10天。三是公示范围广。在所在支部和群众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四是公示程序明。严格按照“支部研究—公示—专人接访和收集反映情况—专人调查—向支部大会汇报并讨论表决”的程序进行。五是公示材料归档齐。在公示后都如实填写《发展党员公示情况登记表》,并与有关调查材料归入党员发展档案,报党委审查。对于未经过公示程序和公示中反映有问题的对象一律不予审批。
2、严把考察关。对于每一个新发展的对象和预备党员转正,党委审批前都派专人严格地进行了全面考察。一是考察人自身过硬。考察人必须要思想政治素质好,公道正派、熟悉党员发展工作,与考察对象无亲友关系,考察时由两名同志组成。二是考察范围广。在考察了解情况时,要求从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现实表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除了支部成员和党员外,还要广泛向考察对象的邻居、同事等生活圈中的人了解情况,力求客观全面、真实准确。三是考察结果实事求是。对发展对象考察了解到的问题及公示、党员讨论、党外群众座谈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按照对对象本人负责、对组织负责的原则,严格调查核实,并要求将核实结果上报党委研究决定。
3、严把审查关。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组织工作,必须严格审查,严明制度。我们始终坚持“两审查、三制度”。“两审查”,即一是从程序上审查,看是否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工作操作规程》开展工作,是否有省掉程序或不按程序发展的对象。二是从入党材料上审查,看材料是否齐全、材料内容之间逻辑关系是否矛盾,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调查核实。根据审查结果做到六个不予发展:未列入年度发展计划的当年一般不予发展;培养、考察时间达不到规定期限的不予发展;缺乏理想信念、入党动机不纯的不予发展;未经党校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予发展;入党材料不齐、手续不完备的不予发展;模范作用不突出、群众威信不高且反映有问题属实的不予发展。“三制度”,即一是审批权限制度,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审批发展党员,各级党组织不得越权审批。二是集体审批制度。凡涉及党员发展的问题,必须要由集体研究决定,反对一切超越组织之上的个人行为。三是按计划发展制度。严格按照几个倾斜的原则,依照上级党委指导性计划,择优发展新党员,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
4、严把岗责关。一是加强指导,县委组织部每年举办一期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由分管党建工作的副部长讲授党员发展业务课。每年都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直战线政工干部和各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参加,不定期地对党员发展工作进行分片督查,查计划是否落实、审批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