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0-12 09:15:20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不详
一、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现状
桃源县始终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始终把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健全了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1名专职工作人员。县财政在每年的年初预算中明确了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了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强化了工作职责。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总揽与牵头,加强对实用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定期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会议。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负责相关工作。各部门之间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协作,形成了整体工作合力。三是建立了长效机制。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议主要研究和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培训、选拔、考核、表彰、职称评定及扶持、激励政策等重大事项。联系会议由组织部门主持召开,每季度召开一次。
2、注重实效,狠抓培训,始终把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当作一件要事来抓。充分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聘请粮、棉、油、畜牧水产、水果、茶叶、蔬菜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采取天网(远程教育)与地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课堂讲学与现场操作相结合、传授实用技术与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大力培训开发适合桃源产业特色的“四类人才”:一类是种植专业型实用人才;二类是养殖专业型实用人才,这些专业型人才已达9000多人;三类是加工营销型实用人才,总数已达3500余人,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四类是经营管理型人才,主要是县域重点民营企业培训和引进人员,近几年来共为他们引进、培养各类人才50多名,这些人才大多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近三年,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30期,直接培训农民2万人次,间接培训农民12万人次。目前,全县85%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和专业大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有8000多人领取了《绿色证书》。
3、创新方法,规范管理,始终把对农村实用人才优质服务当作一件实事来抓。在全县选拔了170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分县、乡、村建立起三级人才信息库。积极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提升了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层次水平,使他们成为一支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到目前为止,共为1680名农村实用人才评定了职称。以建立养猪养鸡协会、果联、花卉种植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为载体,大力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组织专家下乡为农村实用人才举办技术讲座,给农村协会会员上技术辅导课,增强了协会组织的联谊、交流、互助、提高等作用,使众多实用人才集聚到协会组织中来,实现了对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有效管理。
4、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始终把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当作一件硬事来抓。自1997年以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全县共公开选拔了100名优秀农村青年担任县委农村工作队队员;先后启用了1200多名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泥腿杆”在乡镇企业中担任管理和技术骨干;先后吸纳了200多名农村优秀年青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了15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担任村组干部。对在农村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在为他们申报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近几年来,我们为250多名在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员,破格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据调查统计:农村实用人才种养殖为主的占到58%以上,而加工、流通等方面的人才只占12%。二是年龄结构不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30岁以下共1534人,不足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9%;而40岁以上的共11426人,占到实用人才总数的67%。三是学历结构不优。调查中发现,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绝大部分是普通高中或初中毕业,没有受过农业专业学校教育。在生产过程中,他们往往是借助传统方法自己摸索,停留在原有规模上,从而导致规模经营较小,实力较差,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较弱,很难占有市场。
2、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就我县而言,尽管县乡两级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推进,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了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了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从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3、农口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县直农口部门专业人才年龄偏大。这些年“三农”面临严峻形势,且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招统分,报考农业专业的学生偏少,农业学科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都是转行就业,不愿回到农村工作,从而导致农口部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尤其是农业高中级人才方面,我县目前农业战线仅有5名高级人才,且大多已快退休。同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原因,精简机构和站所人员,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员被分流或自谋职业,剩下人员也仅能以卖农药、化肥、种子等来维系生计。这样就出现了年龄大者在岗不在业,出现乡镇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断层现象。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各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明确的政策,投入了数千亿元的资金。我们认为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工程,也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因此,建议上级结合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建立专项扶持经费,列入对基层的转移支付统筹考虑,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投入和个人自愿出资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机制,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的快速推进。
2、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创业的环境。一方面,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扩大农业院校和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使农村普高与职高比例基本达到1:1,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缓解涉农技术服务人才缺乏的问题。对服务“三农”成绩突出,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优秀青年,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特别是对于优秀青年农民,应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扶持,最突出的是要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小额信贷支农政策,并且国家在农村建设规划中也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但从基层的实际而言,金融部门对此项操作的规定很多,程序也很繁琐,农民能够得到贷款支持并不容易。因此,建议上级出台具体政策,尽可能减少环节,真正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贷支持,让广大农村实用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