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1-03 16:14:40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常德党建网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流动党员教育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区委组织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流动党员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渝水区现有流动党员1363名,其中跨省流动党员568名,主要流向深圳、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省内区外流动党员352名,区内流动党员443名。从目前情况看,流动党员主要从事服务性行业和制造业。我区现已在深圳建立了4个流动党员党支部。
二、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一是下发相关管理文件,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流动党员管理现状,区委和各基层党委都成立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施办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关于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开展创先争优考评活动的通知》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坚决落实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内容,做到工作有布置,管理严要求,领导常督促,年终有考核,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双向联系”制度,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平台。渝水区将“双向联系”作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方面,严格规定流动党员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外出后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另一方面,党组织要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党内重要政策、家乡重大决策和事件等情况,并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加党内活动和家乡建设。基层党组织按照就近原则,挑选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支委会成员、党小组长与当地流出的党员分别结成联系对子,并具体负责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工作,上级党组织将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联系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与年终考评相结合、评选先进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区已有1168名流动党员与党支部保持了联系,占全区流动党员人数的85.6%。
(二)采用“双向管理”办法,夯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基矗为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的问题,渝水区对流动党员采用流出地与流入地“双重管理”的办法。一方面,流出地党组织负责对流动党员的宏观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建档造册,详细记载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联系方式等具体内容;另一方面,流入地党组织负责对党员的具体管理,抓好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主评议党员,开展组织活动等。采用“双向管理”办法,使流动党员的管理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都能管到哪里。
(三)创新“四个一”管理模式,丰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内容。
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渝水区实行“每人一证、每人一卡、每季一访、每年一评”的“四个一”管理模式。“每人一证”即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须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每人一卡”即发放渝水区流动党员联系卡,便于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相互联系,互通有关信息;“每季一访”即流动党员所在党支部每季度走访一次流动党员或流动党员家庭,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及家庭情况,把管理工作做细做扎实;“每年一评”即党支部每年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一次民主评议,侧重流动党员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等内容。“四个一”管理模式的实行,增强了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流动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
一是加大流动党组织组建力度。先后在流出党员比较集中深圳建立了4个党支部,不断扩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覆盖面。二是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流动党员跟踪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学习培训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责任区制度等。三是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新路子。如姚圩镇驻深党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个月由党小组组织党员学习一次,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增进了解,确保流动党员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职责,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神圣感和责任感。
(五)创新党员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深入开展“三比两树”活动。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树立“外出党员新形象”、树立“江西人新形象”活动。在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蒋根华同志拾到一香港司机的海关报关黄本(价值千余元)和部门港币,毫不犹豫地通过海关找到失主,受到了香港同胞和单位同事的称赞,树立了新余人的良好形象。
二是开展“四带头五个一”活动。“四带头”即:每位外出党员带头参加集镇和小康村建设,带头回乡办企业,带头完成税收任务,带头支持家乡各种建设;“五个一”即:每位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联系一位外商,在务工人员中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人以上外出就业,为所在村组或贫困户做一件好事。活动的开展,促使广大流大党员“在外不忘家乡,致富不忘乡亲”,积极为家乡多做贡献。如姚圩镇凌溪村共产党员邓毅达,捐资15000余元为村小学建操场和校门,维修村级公路。姚圩镇流动党员龚军芽投资300万元兴建了全省第一个乡镇级跨省长途汽车运输公司,方便了万名群众外出务工,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同时,他还建设了全市一流的乡镇文化广唱金三角文化广场,提升了小城镇品味。
三是开展争当“三员”活动。第一、争当渝水形象宣传员。流动党员带头树立“我就是渝水形象”的理念,带领外出务工人员在流入地遵纪守法、勤奋工作,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了普遍赞誉,扩大了渝水的知名度。第二、争当群众致富的信息员。流动党员经常以打电话、发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家乡党组织和父老乡亲提供致富信息。第三、争当招商引资联络员。流动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担当起家乡招商引资的联络员,成为渝水在外招商的桥梁和纽带。在东莞、顺德、泉州、永康等地的流动党员积极与渝水招商小分队负责人联系,仅2003年,就提供招商线索4100条,签约项目23个,实际进资2.1亿元。
四是开展四项优质服务活动。第一、优质的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服务。流动党员主动配合各乡镇计生服务人员,组织务工人员就近到流入地计生部门参加环孕检等计生服务,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免除了务工人员每年四季回家参加孕检的奔波劳累之苦。第二、优质的就业服务。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入地劳务市场联系,广泛搜集招工以及市场需求信息,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富余人员就业。第三、优质的维权服务。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参与,协调涉及我区务工人员的各种劳务等纠纷,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第四、优质的宣传教育服务。流动党员充分利用宣传单、上门谈心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及时向务工人员通报家乡的政策动态、经济建设及重大决策情况,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家乡建设。同时,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往返长途汽车,在每辆车上设立宣传袋,为旅客长期提供政策法规、计生知识、致富信息等服务,还利用车上的音像设备,播放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等教育片。五是开展争当“流动党员标兵”和争创“流动的党旗”活动。下发了《在全区党员队伍中开展争当建功立业“百名标兵”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争当“流动党员标兵”和“流动的党旗”工作思路,着力在全区外出流出流动党员中营造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流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现阶段在流动党员中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少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表现为工作中被动应付,习惯于老办法、老思路,缺乏创新,有的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对管好管活缺乏必要的对策措施,无所作为,放任自流。
2、有的流动党员至今仍然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一些地点不固定的流动党员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成为“挂名”党员;部分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拒绝管,成为“两不管”党员;少数流动党员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处去,想找组织谈心无人听,成为“口袋”党员。
3、有的流动党员思想意识落后。少数流动党员本来就综合素质不高,平时又不注意学习提高,不注意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致使对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麻木不仁,结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口袋里越来越“殷实”,脑子里越来越“空虚”。
4、有的流动党员组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