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魅力的组工干部
发布时间:2008-08-19 15:46:00 访问次数: 中共内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丁成明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在基层听到一些同志说,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培育了组工干部沉稳执著、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但是,个别组工干部含蓄内敛但个性特征不突出,人格魅力与工作要求和公众期望还存在一些差距。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每一名组工干部都是组织部门塑造可信、可靠、可敬和可亲形象的代表与窗口。适应这一新的要求,提升组工干部能力素质,培养独特的人格魅力十分必要。培养人格魅力的前提首先是强化独立人格的追求。孔子认为人格有三要素:智、仁、勇。与孔子人格三要素相呼应,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独立人格具体包括追求精神自由、意志自律和良心自觉。按照系统理论,从价值动力系统、价值导向系统和价值操控系统来划分人格,不论是孔子的人格三结构,还是康德的独立人格三要素,可以概括为思维、道德和行动三个方面。如何培养有人格魅力的组工干部?关键在于培养“三个力”,坚持“三思而行”、“三高而进”。
努力培养思维力、道德力、行动力,全方位提升素质。“智者智人,智者不惑;仁者爱人,仁者不忧;勇者畏人,勇者不惧。”组工干部要有大智慧和大本领,在庞杂的工作面前不困惑,在声色利诱面前不迷惑;组工干部要有博爱情怀、亲民爱民之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组工干部既要对法律、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又要心胸坦荡、无私无惧,勇往直前、义无返顾。培养思维力。要学会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理念,通过理念和想法去影响和推动团队发展,做一个有科学思想的人。在工作生活中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和生活方式,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品质。培养道德力。要通过无私的奉献和伦理的表率,激发自身和团队的道德潜能,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具体来讲,要做到为人正、处事公、作风廉、品行端。培养行动力。要提升创造性贯彻、抓实落地的能力,做一个有实践能力的人。充分把握组织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和规律性,既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政策,又紧密联系实际拓展创新。
善于开展前思、反思、当下思,多维度思考工作。所谓“前思”,就是要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索工作,追问“是什么”。纷繁复杂社会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组工干部矢志不渝的使命是什么?切记不可“乱花渐入迷人眼”。“反思”,就是要用人文科学的思维方式审视价值前提,追问“为什么”。惯性思维模式为什么不能更新,不合时宜的“框框条条”、陈规陋习为什么不能打破?“当下思”,就是要用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寻找破题之道,追问“怎么办”。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可操作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需要,如何推进“三覆盖”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始终坚持谋划上有高见、落实上有高效、情绪上有高兴,高水平推进工作。“高见”要求保持正确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思考问题站高一点,思想见解深刻一点,始终把“做正确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始终注重理念引领,在拓展思维中明晰方位。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组织部门的根本工作理念,使组织工作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在工作部署上相呼应,使组织工作在服务中心中得到有力推进、组织部门在服务大局中不断扩大影响。“高效”就是追求“把事情做正确”,做出效率和水平。“高兴”体现了追求事业的激情和热度,贯穿在做什么事和如何做事的全过程。人生真正的起点在未来,只有确立终极关怀目标,才能持续集中精力和智慧,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组工干部要善于整合个人目标与工作目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始终保持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要学会做驾驭情绪的主人,始终保持对工作事业的满腔热忱,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