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大机制”创新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发布时间:2008-08-19 15:12:00 访问次数: 四川省达县组织部部长 郭 莲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形势赋予了组织部门新任务新使命,同时也给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新形势下组织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必须构建“五大机制”,创新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一、构建能力提升机制。一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上将注重全面性,在抓好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实用技能等内容培训,全面提升组工干部综合素质;在培训方法上将注重实效性,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脱产学习与在职自学、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训主体与受训对象的双向互动,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手段上将注重多样性,充分网络、电教等现代技术,建立开放的培训网络,不断满足组工干部培训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完善实践锻炼机制。将建立组工干部下派挂职锻炼、上派跟班学习制度,着力提升组工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和宏观决策能力;建立部机关干部轮岗交流制度,通过多岗位锻炼着力提升组工干部综合能力;建立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工作点制度,着力增强组工干部协调能力。三是完善组工干部能力考核评价机制。将不断细化组工干部岗位职责要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着力解决组工干部考核中评价不全、量化不准的问题;强化考核评价结合运用,着力增强组工干部能力提升自我激励动力。
二、构建作风养成机制。一是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作风建设。将大力推进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组工文化建设,从抓组工干部的个体自我修养和组织部门的整体监督管理入手,着力抓好公道正派的核心文化、务实的行为文化、规范的制度文化、和谐的团队文化等组织部门文化建设,强力打造“对党忠诚、甘为人梯、公道正派、一身正气”的组工精神。二是坚持以良好的载体推进作风建设。将深入开展“建五型机关树五种形象”争创活动,广泛开展组工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组织生活基层过等主题活动,经常开展学习、服务、创新等“组工之星”竞赛活动,结合组织部门自身特点,不断创新作风建设载体。三是坚持以规范的制度促进作风建设。将大力推进组织部门学习、工作、纪律等作风制度化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日清日结”、“首问负责”、“承诺服务”等组织部门规章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体现部门特点的制度体系,以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组工干部行为,以良好的纪律作风提升组织部门形象。四是坚持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作风建设。将注重培养和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部领导将带头执行“六不准”、“十严禁”、“八要求”等作风建设规章制度,带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相互关爱的好风气,带头养成立说立行、“日清日结”等好作风。
三、构建工作提升机制。一是把准重点。坚持从业务工作中找寻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在实践与调研中发现根本制约组织工作的主要方面,在执行政策、创新工作时主动对接时政要点、社会热点和发展重点,切实增强组织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改进方法。坚持用常识指导工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条理化,把理论问题可操作化,避免组织工作走向高深、走向神秘;坚持用创新提升工作,在完善规范中提炼工作,在归纳总结中提升工作,在探索创新中推进工作;大力推行“问题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矛盾排除法”等在实践中得到认可的好方法。三是大胆创新。鼓励全体组工干部大胆借助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等手段改进组织工作方式,大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现代科学理念,切实提升组织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构建导向激励机制。一是坚持正确的进人导向。严把组工干部“入口”,坚持采取公开招考、差额考察的办法择优选拔组工干部,保证组工队伍“新鲜血液”的质量。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组工干部的选拔任用,严格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推行竞争上岗机制,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平衡照顾、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大胆启动那些作风正派、能力较强、业绩突出的干部,坚决调整那些形象不佳、品味不正的组工干部。三是坚持正确的激励导向。不断健全客观公正的组工干部工作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和定期表彰激励机制,对那些工作成绩显著者要给予表彰奖励,对那些确实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者要予以调整,着力形成组织部门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
五、构建综合评价机制。一是健全社会评价机制。将采取设置意见箱、网上信箱、专门聘请监督员、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办法,广泛开展对组织部门形象作风、各项工作的社会评价活动,掌握组织部门形象及工作在党员群众中的真实印象、真实反应。二是健全调研评价制度。采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办法,广泛开展重点工作调研活动,随时掌握了解组织部门形象、组织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存在的具体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健全综合评价机制,在广泛开展社会评价、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组织部门的职责使命、党委对组织部门的具体要求、组织部门工作运转客观实际,定期对组织部门各项工作进行冷静客观地评价,从而找到和把准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推动各项组织工作的方向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