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感动
发布时间:2008-09-12 17:31:00 访问次数: 江西省信丰县委组织部 陈晓建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我是江西省信丰县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的一名干部,在将近5年的组织工作生涯里,我一直为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能带给当地群众实惠而自豪,一直为当地百姓的平凡淳朴、伟大善良而感动,一直为当地党员在科技致富路上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殚精竭虑而热泪盈眶。
送彩电
我们这里有些地方是山区,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零星地散落着一些村子。为了尽快让党员电教占领边远山区的农村文化阵地,县委组织部决定向这些文化盲点村无偿赠送彩电和DVD影碟机等电教设备。
第一个发放对象是离县城五十多里的油山镇长安村。由于山路崎岖,我租了一辆农用车,在车里垫了好许些稻草后,小心翼翼地把彩电、影碟机和几十盒电教片放进车里,绑好。车子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我远远地看见了一群人敲着锣鼓放着鞭炮前来迎接,从他们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一种渴望和一种期盼。村支书是名瘦高精壮的中年男子,叫陈美说,当听说我跟他是同姓本家时,他的双手不停地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我盼你们真是盼得太久了。自从前几年村里通了电以后,我们就一直盼着能把闭路电视拉进来,可是山太高,很难啊。这次你们把电教设备和这么多电教片送过来,我和老表们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
安装和调试完电教设备后,他执意要我留下来到他家里吃一顿便饭,并说:“我知道你们有纪律,可是我这是私人招待。”看着朴实、真诚的支书,我不忍心一下子拒绝,只好说部里还有急事,必须早点赶回去。他见拗不过我,便招呼人煮了一碗酒酿蛋,说:“山里的人没有其它什么招待,但这碗蛋你得一定吃掉。”我心里一阵感动,更觉得有一份责任在鞭策。
当我刚坐上车,陈支书好象突然想起了什么,欲言又止地喊住我:“小陈,过段时间你还会来我们村吗?”“肯定会常来看看的。”“这次你送了不少党建类片子来,但我们村里今年想发展脐橙、无籽西瓜,有没有这方面的片子送下来?”听了这话,我懊悔不已,部里购了那么多科教片,为什么就没带来呢?车子启动了,我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学习实践活动中,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为什么就不能在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的同时,再细心一点,再想远一点?
传技术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大塘埠镇长岗村党员电教示范户肖泽贵家,刚一进门,便听见放电视的声音和上课的声音。原来肖泽贵正揣着技术光盘和技术资料,放一段电视讲一段课,大伙们听得十分专心。“小陈,你又送什么好碟子来了!”看见我,大家一下子围了过来。肖泽贵则像挖宝藏一样翻着我的包,每看到一块自己合意的碟子,就高兴得象小孩子似的。
大塘埠镇是全县的果业大镇,刚开始,很多村民由于不懂技术,果是种了不少,但经济效益不明显。为此,我县党员电教工作主动跟进,决定通过创办党员电教示范户来带动村民科技致富,肖泽贵便是众多电教示范户中的一户。在他的带动下,长岗村科技种果的热情高涨。去年,全村80%以上的果农通过看电教片学会了脐橙的种植技术,其中靠种果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50多户,2万元以上的有200户。果农李苟崽高兴地说:“上级买机子,录像教法子,我们得票子,今后不愁没有好日子。”看到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么好的成效,我的心甭提有多高兴。
前段时间,我下乡又来到肖泽贵家,不见了他,只见一个二十岁左右模样虎气生生的后生放着录像。他好象认识我,大方地和我打着招呼。我问:“老肖呢?”后生说:“我父亲住院去了。”我疑惑地问:“你父亲什么病?”“那天他正在脐橙树下讲课,不知怎么回事摔了一跤,断了三根骨头。我从打工的地方回来后,本来要照顾他的,硬是被他从医院给赶回来,说要给果农们放录像。”我听后半天说不出话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党员,一位甚至连电费都要自己垫付的电教示范户,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学到科技种果技术,不求名利,不计个人得失,这是一种对党对群众多么朴实、平凡和伟大的感情啊。就在那一刻,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我想,党员电教这样深深地扎根在了农民科技致富的希望里,它将永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永远充满着活力!
拍片子
拍摄和制作电教片也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时,我和电视台记者白天不辞辛苦地深入村组、单位和企业采访,晚上则一字一句地琢磨电教片脚本,经常被拍摄对象的感人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印象最深的是到崇仙乡迳头村拍摄一位身患绝症的村党支部书记,叫李坊林。这个村是全乡的经济活跃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然而与村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的家却十分清贫,屋里除了一辆旧摩托车、一台17寸彩色电视机、几张桌凳、两个床铺外,几乎再无他物。
李坊林的物资是清贫的,但精神却是富有的。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拄着拐杖,帮助村民联系西瓜、蚕丝的销售。他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刚刚建立起来的900亩蚕桑基地,这是一个新产业,千万不能倒掉。我从他有点浑浊却又炯炯有神眼睛里,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他走的那天,许多村民自发地从山上采来栀子花,洒落在村旁的水溪里。村民们说,这种清香洁白的野花,就是我们老书记的化身,不然,为什么今年漫山遍野开得都是?于是,我把这次片子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了那水中旋转不停的栀子花里。
能让李坊林在九泉之下欣慰的是,蚕桑业最终成了迳头村乃至崇仙乡的支柱产业,一批又一批养蚕专业户走上富裕路,一栋又一栋小康楼在山乡矗立。在那些拍片的苦并感动着的日子里,我觉得我每天都在接受全新的教育,每天都在宣传党员先进性的工作中感动不已。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虽然我工作在机关,但我却更愿意走进农村,亲近农民。因为那里有广袤的土地,有我一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