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回答的问题:你是谁?为了谁?
发布时间:2009-04-24 13:51:00 访问次数: □ 边红军 信息来源:《党建》
-
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一是角色认知,即自己到底是什么角色,解决“你是谁”的问题。二是目标认知,即干事业、做工作、创政绩,根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决定了领导干部如何对待事业、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政绩,是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根本所在。
领导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推进者,作为人民的勤务员,应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负责。
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和推进当地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他们的责任意识、事业心如何,影响着领导成效,影响着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应当承认,每个领导干部都是愿意干一番事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当干一番什么样的事业?应当依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事业?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近些年,有的地方的领导干部,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造成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还有的领导干部,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社会事业发展,致使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出现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领导干部要干的事业,不仅要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领导干部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样才能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真正干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来。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公民和社会管理者,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服务社会、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
作为领导干部,首要的身份应该是社会公民,领导工作也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基于此,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当认识到自己的工作首先要服务于社会。领导干部不同于其他社会成员的,在于承担的职责不同。
作为社会管理者,其本质就是为公众服务,所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做好领导工作。当前,在一些地方的工作中,群众利益还没有真正被领导干部摆到最重要的位置,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者,应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一个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必须造福一方,要在推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上有所突破,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上有所贡献。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是必须要创造一定政绩的。问题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创造什么样的政绩?为谁创造政绩?这是需要认真对待、慎重选择的。
近些年来,有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创造更高的GDP,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了长远利益,只顾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发展。贵州瓮安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GDP上去了,但是环境污染了,社会治安、教育等问题严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这样的发展人民群众不需要,这样的政绩人民群众不认可。同样,这样的发展党和政府也不需要,这样的政绩党和政府也不认可。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发展的观念,调整自己心目中政绩的标准,真正领会和理解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发展,以科学发展的要求衡量政绩,努力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努力创造人民群众认可、党和政府认可的政绩。
(作者单位:河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