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5 00:00:00 访问次数: 基层办 信息来源:基层办
三里铺村是桃源县陬市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有30多个行政组,4600多人口,交通便利,风景宜人,现年58岁的村支部书记娄竹发(原杨家巷村支书)是个当过兵的老战士,在他的努力下,三里铺村水稻种植面积近万亩,硬化公路7.8公里,硬化渠道5000多米,U型槽沟渠30000米,水泥现浇渠道16000多米,村里田已方、树成行、路硬化、电成网、渠通畅、旱能灌、涝能排,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气象,三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市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县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县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陬市镇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娄竹发同志本人也在2002年至2010年连续八年被评为桃源县陬市镇先进支部书记,2009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
4年多的时间里,娄竹发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资金近千万元,使村级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常常亲切地称呼他为“项目支书”。从当选杨家巷村支部书记那天起,娄竹发就走上了为村子建设引项争资的艰辛之路,为了给村里“讨钱”,吃苦、折面子他都不在乎。2007年春,村支两委想把全村通组村道硬化,据专家测算需投入40万元,为筹措资金,娄竹发和妻子挑灯夜战6个晚上,给当时的市委书记武吉海写信,请书记给予帮助,不久市委办来了电话,告知他书记收信后作了批示,由市交通局调查核实后给予适当支持,武书记特批的5万元钱很快到了账,但缺口还是很大,娄竹发就带着村干部到广东找本乡的打工仔们“化缘”,一路上他闯广州、走深圳、奔珠海,饿了吃方便面,困了就睡地板,舍不得坐卧铺,没有进一次宾馆,深深感动了在外打工的家乡人,打工乡亲官红辉原计划只捐5000元,结果捐了1万元,有些本想只“表示”下的人也自觉把捐款数字加大,共筹集到建设资金24.6万元。近几年来,该村通过争资引项,共平整低洼地60亩,新建抗旱机井10口,硬化村级公路6.8公里,修建机耕路8000米,硬化沟渠41800米(包括U型沟渠),新建沼气池68口,完成二次电力整改和有限电视入户等工程,1000多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新建了村部和卫生室、图书室、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太阳能路灯,另外还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地兴建了二十多处垃圾围,使卫生环境大为改善。
娄竹发把群众致富增收作为工作的首要职责,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现在三里铺村人均纯收入达6300元,全村产值达5千多万元,其中两家个体户产值超百万元。他主要是抓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三里铺村是一个传统的种粮村,水稻是该村的主导产品,种植面积近万亩,为提高粮食产量,娄竹发把调整产业结构与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作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旋律,着重把好种植品种关,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10多万元建起了工厂化育秧场,有效降低了本村农户的种粮成本与风险,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该村良种推广率达100%。另一方面是大力引进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为给村级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娄竹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2011年利用村子里的废弃土地,吸引三尖禽业有限公司投资1100多万元办起了40万羽标准化现代化的养鸡场,在搞好本地企业入驻的同时,他还积极引进外地资金在该村创办企业,同年分别吸引鼎峰木业投资500多万元建厂,吸引利峰鞋业投资6000万元建厂,两家企业的的引进吸收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使该村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现在的三里铺村已摆脱传统单一种粮产业的束缚,走上了集种植、养殖、加工、贸易、工业等于一体的新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作为一个村的“家长”,娄竹发始终把村民的切身利益放在心头,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竭尽全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对于弱势群体更是倾注极大的精力,给予支持帮扶,村里五保老人周桂先93岁,儿子63岁,是一个哑巴,母子二人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好的安身之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去年通过多方筹资1.2万元为老人建起了两间砖瓦房,为了节约建房开支,砖、瓦、沙砾石等建材都是娄竹发自已带头肩挑背扛运来的;特困户叶兰珍建房,他也想尽办法为她筹款7000元给予帮助。虽然娄竹发为村里争取了近千万的项目资金,为很多困难户解决了实际问题,但他自己却始终过着比较朴素甚至是清苦的生活,从未想过为自己谋求什么福利,省吃俭用,一心为公,用他自己的话说:“用于建项目的钱,恨不得一个子儿掰成两个用”,老支书官守忠提起娄竹发为村里办事精打细算,抠了又抠的事时多次竖起大拇指,他说:“村道硬化时,正是打霜的季节,娄竹发从早晨6点多干到晚上11点多,既监督工程质量,又防止浪费材料;电网改造时,他把施工单位换下来的旧线清捡好,用在新建的机埠上;村里用每一分线,他都公布帐目,接受村民监督;大会小会,他讲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节约’。”短短一席话,不仅道出了他对这位后继者工作的肯定,更体现了三里铺村广大群众对娄支书的信任与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