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9 00:00:00 访问次数: 基层办 信息来源:基层办
何华初,男,现年43岁,1984年退伍,1999年开始担任太平桥乡谭家铺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并村以后担任九庄峪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献给了群众,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爱戴。
九庄峪村是原谭家铺村、原两汊港村、原九庄峪村三村合并而成,人口3913人,总面积19.8 平方公里,是太平桥乡合并新村中人口最多,面积第二大的村,家大业大,关系非常复杂,矛盾相当突出,上任之初,如何把三个村的心并拢来,带领这近四千村民共谋发展成为摆在何华初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
团结出战斗力。作为一班之长,对班子成员,他始终坚持民主作风,注重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新班子上任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调整人员分工,结合干部特长调整岗位,让岗位得到优化,把每位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好地服务群众。作为曾经并肩工作的同志,对落选村干,他讲究人情味,并村结束后,他带领全体村干深入到落选的村干家中做好思想工作,解决他们的困难,发挥他们的作用,让落选村干退得心平、退得气顺。作为全村的“当家人”,对党员群众,他始终注重团结、注重引导,他常说,新班子建立起来后,不是意味着权力更大了,而是责任和担子更重了,担任新村支书后,不是深感荣幸,而是如履薄冰,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去年七月他组织全村82名党员外出学习考察,组织新党员在毛主席铜像前庄严宣誓、老党员重温誓词,要求党员要树立形象带好头,为新村发展凝聚合力。在他的努力下,全乡的并村工作中,九庄峪村是最无杂音,最早完成的村。
原九庄峪村地处丘陵,气候湿润、阳光充足,适宜种植烤烟,过去,这里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土里刨食、耕田饱腹的生活。何华初上任后认为只有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老百姓致富,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他把特色产业锁定在烟叶发展上,可烟叶在当时是个新事物,群众都不敢尝试,何华初想群众不了解烟叶,我何不做个示范,就这样何华初成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一种就是500亩,结果那年由于技术不过关,栽了个大跟头,赔了12万元,但他没有灰心,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终于稳定了烟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经济效益,村民们看到何华初赚了钱,纷纷加入种植队伍,自1999年以来,全村发展烟叶面积一直稳定在500亩左右,近年来,何华初又把目光瞄准了养殖产业,在他的带动下,九庄峪村发展牲猪养殖规模上百头的养猪大户4户,蛋鸡养殖大户10户,规模5万羽,实现了多种经营齐头并进,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何华初常说:“群众把我选出来,我就要为他们办实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去年由于连日晴热少雨,原谭家铺村烟田出现严重旱情,别人都在忙着在自己的烟田抗旱,何华初却与村干部一起调动10台抽水机日夜为村民抽水灌溉,水即使从他家烟田流过,他都先让下游的群众先灌溉,他说“大家都在等着灌溉,我们是干部,哪能和群众争水,水不紧张了,我再动工也不迟”。旱灾过后,他又带领群众开展抗灾补损,积极引导群众改种百合,帮助农户购百合种子2800斤,努力避免村子因旱情而抛荒的情况。
近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何华初抓住时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群众清淤渠道2000米,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干旱“死角”问题,灌溉面积达1900余亩,完成全村改水改厕、电网改造等工程。他个人还为村级公路硬化捐款2000元。去年,为解决原两汊港村组公路整修问题,他与原村干一起四处奔波,先后争取资金5万元,整修公路2.3公里,为九庄峪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