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1-13 09:56:51 访问次数: 未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从2005年开始,沈阳市从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高度出发,在辽中县进行了离任审计工作的尝试和创新,即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行“先审后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度重视
确保审计工作“有位”
沈阳市自1996年启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来,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沈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渐凸显出不足:干部监督常失之于迟、干部审计常流于形式、选人用人常陷入被动,班子交接常存有隐患。基于这种情况,沈阳市把辽中县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试点。
很快,辽中县委拿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先审后任”的新思路,对任用干部采取先调离、后审计、再任免的方法。县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常委会、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消除疑虑,统一思想。工作中,县委主要领导经常听取专题汇报,进行研究部署,并从政治待遇、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先审后任”的顺利推进。
抓住关键
确保审计工作“有为”
辽中县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规范、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一种手段,上升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要程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阶段,使审计结果成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先审后任”用经济责任手段把对“事”监督与对“人”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干部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形成优秀干部脱颖而出、避免个别干部蒙混过关的良性机制。
以前,干部在工作中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尤其离任前“突击花钱”的现象时有发生。“先审后任”出现后,干部一旦被发现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乌纱帽”将不保。因此,干部越是到了要交流或者提拔的时候越是小心谨慎,自觉主动地查找问题,弥补漏洞。过去个别干部对审计工作不理解,现在所有干部都拍手叫好。这样,不仅审计监督效果大大提高,而且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广大干部的健康成长。
常抓不懈
确保审计工作“有力”
3年来,辽中县先后建立起了包括工作流程、审前公告、审后反馈、公示、审计情况通报及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并通过有力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确保了“先审后任”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至今,辽中县已先后对64名拟调整的乡局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先审后任”,依据审计结果和考核情况,31人得到重用,8人被降职使用,发现3名干部存在贪污等违法问题,均已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另有9名干部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辽中县“先审后任”的实践,使干部评价机制得以完善,考核任用更加客观公正;正确的用人导向得以树立,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干部工作热情得以调动,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3年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由2004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4.5亿元,足足翻了两番。日前,沈阳市委在辽中县召开了总结推广“先审后任”经验现场会,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先审后任”。(通讯员 沈 组)